我們首先就陳列的單品數做一個對比:一個1平米的地堆和堆頭架大多數超市規定只能擺1-2個單品,而1平米的空地可以擺60CM X 45CM的斜口籃四組四層16個籃,在60CM以下高的堆頭上也可以擺四組三層12個籃,90CM高的堆頭上可以擺四組二層8個籃。很顯然斜口籃的單品數遠遠高于地堆和堆頭架。
而今年在春節后的3月淡季,家樂福則是把日化、紙品、休閑、酒飲、糧油區域的地堆和堆頭架都變成斜口籃了,整個賣場到處皆是斜口籃。堆頭改斜口籃的變化是單品多了十幾倍,而每個單品的陳列量則少了相應的倍數。這體現了家樂福順應時節和顧客消費上做出的主動變化。首先3月是一年四季的最淡季,除了少量民生商品一天也沖不了多大的量。其次是現在的顧客消費越來越個性化,盡管家樂福平均一天的來客上萬,你留意看家樂福的價簽上,都有平均的日銷量,看了這么多類別也就只有乳制品、低溫奶這些區域每日上百的單品多一些。所以一個堆頭一個單品擺上百個,即產生不了太多的銷售,又嚴重地浪費了資源。更為重要的是體現了家樂福從潛規則再往零售本質的轉變,誰都知道家樂福的堆頭俏,每個類別只有那幾個堆頭……而堆頭改斜口籃后,特陳位翻了十幾倍,給予了各個廠家更公平的機會,賣場也會從獲取資源利益轉變為更貼近市場和顧客的需求為特陳選品的出發點。
從家樂福這個改變我們這些做中小超市的必須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真的懂小店嗎?10年前,超市業才起步的時候,無論是小便利店還是大賣場,學的都是以家樂福為藍本編寫的標準資料,那個時候只有家樂福的可以學。
就拿堆頭陳列標準來說,那是7年前我剛到現在這家中小型超市的時候,查看家樂福等各大超市的制度制定的標準,最后制定出來——廠家簽約的一個堆頭一個單品或按廠家要求,廠家未簽約的一個堆頭兩個單品。后來我自己否定了自己定的這個標準,我們這個超市的日均來客數也就三四百人,一個堆頭只擺一兩個單品,看到的結果是很多堆頭上飽滿陳列的單品一個月也流轉不到一次,而且一檔特價結束后,堆頭上的海量特價單品又是門店的一大麻煩。于是我自己把它推翻了,在前年冬天在一個日均來客只有300人的店里,找了個轉角堆頭放了10個左右的關聯性季節性百貨商品。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如果還是堅持原來的標準,而這些東西誰也不敢去擺上堆頭的。
而10年過去了,各個業態的特征和差異已經是涇渭分明了,我們做超市的必須對過去一些的學習外資大賣場制定的標志制度進行自我修正,時代的原因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回到自己的正途。
咨詢熱線
18125323067